新世紀研究生公共英語教材閱讀B37B(曾被殲-20重挫的沈飛,憑借殲-35解決“10年差距”,站起來了嗎?)

時間:2023-07-03 18:43:20

近日,國產新型中型隱身艦載機成功首飛,一時之間紅遍大江南北,設計這款隱身艦載機的沈陽飛機設計所(601所),也因此贏得一片贊譽。加之前不久由沈飛研制的殲-16D電子戰機在珠海航展上重磅亮相,使得沈飛一時之間風頭無兩,頗有一掃頹勢,鳳凰涅槃、浴火重生的氣勢。那么,事情真的就是如此嗎?


剛剛首飛的殲-35(上)與FC-31對比圖


縱觀沈飛數十年來的發展歷程,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。第一階段,從誕生之初的1951年到60年代末期。在這一期間,沈飛先后成功仿制了殲-5、殲-6、殲-7三款戰斗機,完成任務的速度較快,質量較好,表現非常不錯。不過,當時的中國航空工業也只有沈飛這一家飛機設計所,因此沒有競爭、也沒有比較,使得沈飛贏得了巨大的榮譽,并伴隨著掌聲開始了第二階段。


國內最早一批殲-7由沈飛生產


從6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期,是沈飛發展的第二階段。在這期間,沈飛最核心的作品就是殲-8戰斗機,這是按照當時空軍需求,由殲-7衍生而來的雙發改進型號。當時,殲-7的改進任務交給了新成立的成飛。從表面上來看,在這30年間,殲-8與殲-7是空軍最核心、最有戰斗力的兩款戰斗機,各有特色,不分高下。而在90年代末期,沈飛更是迎來了俄制蘇-27戰斗機的國產仿制任務。相比于當時仍然苦苦研發全新型號殲-10的成飛,沈飛在90年代末期已然如日中天。然而,當時沒人想到的是,在這之后的形勢就急轉直下。


90年代的殲-8B戰斗機


從21世紀初期至今,是沈飛的第三階段。當時在蘇-27基礎上研制的殲-11A性能不錯,比起成飛的殲-10A確實有明顯優勢。但待到兩家設計單位分別推出殲-11B殲-10B時,從戰機設計思路、技術水平上,似乎能看出沈飛出現了能力衰退、保守落伍的征兆。當時的國產第一款三代半戰斗機殲-10B,已經明確多用途作戰思路,并圍繞這個設定進行了近乎徹底的改進,而殲-11B仍然使用數字模擬、多普勒雷達,并且只具備空戰能力,綜合戰力上明顯處于下風。


等到沈飛奮起直追,終于在殲-16上大獲成功,總體性能壓制殲-10C時,成飛早已絕塵而去,推出的殲-20隱身戰斗機傲視群雄。殲-10C不過是成飛在殲-10機體上,驗證和應用殲-20的部分技術,并充分利用殲-10生產線的過渡作品而已。由此,兩個設計所之間的差距愈發明顯?;叵脒^去數十年的發展過程,最初得益于沈飛支援的成飛,逐步拉近與沈飛的技術差距,并在最近十幾年時間內迅速實現跨越趕超。沈飛是如何逐步落伍的?成飛是如何成功趕超的?一直是外界非常困惑的事情,具體原因說白了也很簡單,那就是殲-8耗費的10年時光。


殲-20自誕生就鋒芒畢露


有些軍迷習慣上認為,殲-7、殲-8兩個項目正式命名的時間僅相差1年,應該算作兩個設計所在同一時代研發的戰斗機,但這種說法實際并不準確。如果將兩款戰斗機真正成熟的時間進行比較,就會發現有一個顯著的時間差距。在整個70年代,殲-7、殲-8發展都比較緩慢,在70年代末期才勉強定型,但性能都不夠成熟。這時,成飛選擇與英國合作,利用英國的先進航電設備,對殲-7進行改進,這種改進后的殲-7ⅡA雖然由于經費因素,早期并沒有被空軍接受,但卻機緣巧合被約旦看中,并購買了60架改進型號(還有20架是殲-7B),這其實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殲-7M戰斗機。在1985年之后,殲-7M不僅對外出口了近200架,其國產改進型號也大規模裝備空軍,是殲-7第一個真正成熟的型號。相比之下,殲-8則走的是另一條道路。


后續發展型殲-7都有殲-7M的影子


沈飛從70年代末期開始,立足國產設備對早期的殲-8Ⅰ進行改進,同樣在1985年,推出了理論上具備全天候戰斗能力的殲-8Ⅱ。在這個時間點上,沈飛做出了一個事關未來命運的重大抉擇,即選擇與美國合作,對殲-8Ⅱ進行改進。這項工程在國內被稱為“八二工程”,美方則稱之為和平典范。由于資金、兩國關系變動等原因,項目最終在花費了五年時間之后,于1990年徹底失敗。此后,沈飛在“八二工程”的設計基礎上,應用國產裝備對殲-8Ⅱ進行改進,在1995年推出了殲-8B和殲-8D(基本上就是加裝受油管的殲-8B),這是殲-8系列第一個真正成熟的量產型號,相比于在1985年成熟的殲-7M整整晚了10年,這是兩個設計單位第一次出現同代戰斗機的10年差距,而這10年,日后將成為沈飛痛苦的根源。


“八二工程”失敗對殲-8影響很大


在1996年之后,沈飛開始接收俄羅斯提供的蘇-27設計資料,準備進行仿制生產,這曾被認為是沈飛輝煌的起點。但當時很少有人知道的是,成飛在1985年推出殲-7M之后,于1986年正式啟動“十號工程”,也就是日后殲-10戰斗機的研發。換句話說,雖然殲-11和殲-10被認為是同一時代的戰斗機,但兩個設計所真正啟動兩款戰斗機項目的時間,整整相差10年,這是兩個設計單位的第二個10年差距。在兩年之后的1998年,殲-11和殲-10都成功首飛,從表面上來看,兩者的進度相差無幾,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,兩個設計所在兩款戰斗機上顯示出來的技術積累,已經是天差地別。


在1998年12月首飛的殲-11A


成飛自1986年起,開始獨立自主研發殲-10,在長達12年的研發過程中,進行了成千上萬次試驗,尤其是對最終確定的鴨翼氣動布局,不知道在風洞中吹了多少萬小時。對于鴨翼及殲-10戰斗機的各項氣動特性,達到了了如指掌的程度。相比之下,俄羅斯在1996年才開始向沈飛提供殲-11戰斗機的制造資料,并且嚴格封鎖了蘇-27早期設計的部分,即使必須提供的資料,也全部進行簡化處理。這些資料全部由俄文撰寫,并且有相應的代替或簡化詞匯,再加上資料轉移還涉及到俄羅斯內部設計局和制造廠的利益糾紛,以及蘇聯解體帶來的混亂,導致移交過來的文件問題重重,缺失、破損比比皆是,沈飛僅僅資料翻譯整理就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。隨后,在對蘇-27的氣動特性、關鍵航材缺乏深入研究的情況下,沈飛就將整理翻譯后的資料發往制造廠生產殲-11A,這直接導致日后殲-11B的問題不斷。


殲-11B的生產數量不少


當時空軍基于形勢的迫切需要,也對沈飛施加了巨大的壓力,殲-11A投入生產之后,旋即就轉入改進型號殲-11B的研發之中,主要是將殲-11A的俄制設備替換成國產裝備。在當時的情況下,沈飛沒有時間也沒有資源,徹底摸清殲-11的性能特性,很多時候只能直接仿制,畢竟任何改動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,哪怕是相對簡單的改動,所需要的時間、資源也相當不菲,往往只會延誤時間節點。但這種被動的“取巧”后來遺憾的催生了沈飛的保守和僵化,甚至出現了“原始設計改動要慎之又慎”這種經典言論,非常真實的反映了沈飛當時的心態。


沈飛四代機風洞模型,采用“鴨翼 主翼 水平尾翼”的三翼面氣動布局


上述問題的出現,給殲-11B帶來了諸多隱患,并最終導致其成為一款地位尷尬的型號。專注對空和數字模擬等落后設計理念,帶來了基礎性能的落伍,日后進行現代化改進的成本也很高。同時,由于國產發動機以及關鍵子系統項目的不兼容,使得殲-11B雖然在2008年就進入部隊服役,但直到2012年之后才真正形成戰斗力,暴露了沈飛在殲-11改進過程中技術儲備不足。更重要的是,在此期間進行的國產重型隱身戰斗機項目競標,令沈飛遭受最大的挫折。


如今,國人對于殲-20由成飛設計已經習以為常。但在當年,成飛在國產重型隱身戰斗機項目競標成功后,曾在航空系統掀起了滔天巨浪。沈飛自誕生起,就是歷代國產主力戰斗機當仁不讓的研發單位??梢哉f,在競標之前,幾乎沒有人認為沈飛會競標失敗。但事實上是,沈飛當時將有限的資源和精力全部投入殲-11的改進之中,甚至對第三代戰斗機的設計和材料應用都沒有摸透,在這種情況下,進行第四代隱身戰斗機的預研發實在是強人所難。


沈飛四代機在與殲-20的競爭中失敗


相比之下,成飛在殲-10身上花費了大量時間,對于鴨翼的氣動設計和應用理念已經登峰造極,在殲-10的后續改進過程中,對進氣道和機體的修改可謂隨心所欲,猶如羚羊掛角不著痕跡。其以鴨翼布局為核心的新一代隱身戰斗機(即日后的殲-20),在技術成熟度和后續發展規劃上,比沈飛強出太多,最終獲得了空軍的青睞。自此,沈飛從1996年起在殲-11項目中累計形成的問題和不足,以及在殲-8項目上多花費10年時間的后果,進行了一次集中爆發,徹底讓沈飛跌入谷底。


殲-10是殲-20誕生的基礎


說起來,沈飛在殲-11項目上的應對并不算差,將任何人放到沈飛當時所處的技術狀態和空軍需求下,都很難做出比沈飛更優秀的應對方式。換句話說,如果重回1996年,缺乏第三代戰斗機技術積累的沈飛無論走上什么道路,注定都會問題頻頻,根本原因就在于1985到1995專注雕琢殲-8的10年。


如果說最終競爭國產重型隱身戰斗機失利是結果,那么殲-11早期發展的不足只是發酵的過程,最初的原因依然是在殲-8身上失去的10年。如果殲-8在80年代末期能夠成熟,那么從1990年到1996年,沈飛有足夠的時間預研第三代戰斗機,日后無論是與殲-11融合,還是開發全新型號,都有足夠的技術基礎,對第四代戰斗機的發展也更有底氣,最起碼不會出現在殲-11項目上左支右絀、顧此失彼的窘態。但歷史沒有如果,當沈飛在幾乎毫無技術準備的情況下,在1996年投入殲-11戰斗機的仿制,最終的結果就已經注定。


最終出現高性能殲-8F已經是新世紀的事情了


幸運的是,沈飛并沒有就此一蹶不振,而是深刻反思項目失敗的原因,并開始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。一方面,進一步發掘殲-11戰斗機的潛力,隨后推出了殲-15和殲-16,雖然還是出現了飛控系統不穩定等問題,但總的來說,設計理念和技術性能已經達到了國際主流水準,各子系統的技術應用也是可圈可點。另一方面,堅定推動全新的FC-31技術驗證機項目,即使當時并未獲得??哲娭С?,也要自籌資金獨立發展,集中攻堅隱身戰斗機關鍵技術。這一次,沈飛終于有所收獲。


彈射型殲-15T艦載機已經準備就緒


去年以來,沈飛不僅推出了殲-15基礎上衍生而來的殲-15T(彈射型),還公開了殲-16D電子戰機,拓展了國產戰斗機的新領域。在剛過去的幾天前,沈飛更是成功地將國產中型隱身艦載機送上藍天。新型號以如此密集地出現,展示了沈飛埋頭苦干、扎實攻堅的集中成就,也使得輿論對于沈飛的態度大有好轉。事實上,沈飛憑借殲-16D和殲-35,已經成為全球拔尖的先進戰斗機設計機構,前方只有美國洛克希德馬丁、美國波音、中國成飛及俄羅斯蘇霍伊這四座大山。倘若能將殲-35徹底完善,甚至蘇霍伊也將被沈飛挑落下馬。唯一的問題在于,沈飛與成飛的差距依然存在,并且還在擴大。


殲-16D確實非常彪悍


殲-20首飛于2011年1月,殲-35首飛于2021年10月,這是兩家戰斗機設計單位,在同代戰斗機競賽中第三次出現10年差距。表明了沈飛在突飛猛進的同時,依然難以超越飛速發展的成飛。而且,成飛在殲-20項目大獲成功之后,獲得了海量資源,剛剛還曝光了雙座型殲-20戰斗機,確實展現了超前的戰略思維和豐厚的技術儲備,似乎兩者的差距并未進一步縮小,反而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。在下一代戰斗機競標時,沈飛能否追上成飛的腳步,還是一件很難說的事情。


不經意間殲-20已經發展10年了


從1985年到1995年,沈飛專心雕琢殲-8的10年,雖然最終推出了殲-8戰斗機,卻損失了最寶貴的時間,喪失了跟蹤預研先進技術的機會,直接導致了在殲-11項目上第二個10年的遲滯,并最終造成了殲-35落后殲-20整整10年的窘況??偟恼f,沈飛“一步錯、步步錯”,不經意間錯失了10年的寶貴時光,造成的“十年差距”已經難以挽回。如今,沈飛憑借殲-35重新站了起來,雖然站立的高度依然不夠高。古有鳳凰浴火重生,是為涅槃,但涅槃之后,想要重新成為站在巔峰的鳳凰,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。如今,沈飛就如同剛剛涅槃的鳳凰一樣,重新找到了回歸巔峰的道路,但如何一步一步走上去,仍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。


1.本站遵循行業規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
2.本站的原創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。

猜你喜歡
Copyright ? 百科網 2019-2023

免責聲明:本網站部分內容由用戶自行上傳,若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聯系我們處理,謝謝!聯系QQ:1186685208 版權所有:長沙市雨花區佩瓏信息技術工作室 湘ICP備2023006258號-12

十九岁免费观看中文版